江苏省工程造价管理协会
JiangSu Engineering Cost Association
驱车驶入江苏昆山境内,成片白墙黑瓦的江南民居映入眼帘,飞檐翘角间尽显水乡韵味。这些既保留传统风貌又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农房,正是昆山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生动写照。2024年,昆山成功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为经济发达地区探索出一条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活化之路。
风貌保护:让老房子显现新活力
在周市镇东方村“振东侨乡”,6栋具有砖拱结构的新农房正在紧张施工,这些具有砖拱结构的农房与其他农房显著不同。原来这个村是苏南地区唯一的华侨村,至今保留着30栋民国时期的建筑,红白相间的砖墙、百叶窗和宽阔的屋檐构成了独特的建筑风貌。
“这些老房子承载着侨乡的历史记忆,但已经不能满足老百姓对现代生活的需求。”村党支部书记张晓东说。2023年,东方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为了统筹村民改善居住条件和保护传统建筑风貌的要求,昆山针对传统村落创新推出了“一村一设计”的模式,委托专业团队在提炼振东侨乡民国建筑要素的基础上,经过与村民的反复沟通调整,最终设计出既保留传统风貌又符合现代居住需求的房型。
2018年以来,昆山按照“镇村布局规划、村庄规划、农房设计”的技术路径推进农房翻建,通过镇村布局规划确定403个可翻建的村庄和可翻建的户数;通过村庄规划确定居民点的规划布局,以原址翻建为主的方式尽可能延续村庄原有的自然肌理;农房设计层面,各区镇以市级层面推出的11套房型为参考,累计推出69套农房设计图集。截至2025年6月,全市农房翻建率已达77%,累计建成2.2万余户具有江南传统民居韵味的现代宜居农房。针对老百姓对房屋使用需求的日趋多元化,今年以来,昆山还将一批农民自行委托设计的户型图纳入通用图集,新增了适应低收入群体需要的一层户型,进一步激发了村民翻建老宅、改善居住条件的意愿。
文化传承:让传统民俗绽放新光彩
今年5月,“2025姜里文化庙会”在张浦镇姜杭村新建成的八卦广场上盛大举行。这场源于南宋东岳庙会的传统活动,如今焕发着全新活力。汉服巡游队伍穿行在古村石桥黛瓦间,与锡剧、连厢等非遗表演相映成趣;文创市集、活态展示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前庙会只有老年人参加,现在年轻人争相穿着汉服来打卡。”庙会负责人兴奋地说。这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盛宴,每年吸引游客上万人次。
作为昆曲发源地,巴城镇绰墩山村将4栋闲置农房改造成昆曲学社,建筑采用水畔戏台、游廊等设计元素,形成梅兰竹菊四院布局,融合草泥墙面、竹木板条等传统工艺,延续水乡传统风貌。作为昆曲文化实践载体,这里定期举办公益演出、昆曲教学、品茶鉴宝等活动,成为长三角地区戏曲研习的重要场所。
为了更好地记录传统村落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昆山深入实施“千村故事传承工程”,以传统村落为重点,推进编纂传统村落村志,目前已出版2册中国传统村落的村志。“昆山的传统村落近年来在乡村建设的浪潮中呈现日新月异的面貌,我们将通过编纂图文志的方式,不仅要记录村落的历史价值,也要把这些村落的保护和建设发展情况记录下来。”昆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陈五林表示。
活化利用:让老村落激发新动能
周末的千灯镇歇马桥村游人如织,上海游客在百年老宅改造的“一尺花园”咖啡馆悠闲小憩。“这里离上海只要30分钟车程,环境却比市区惬意多了。”游客陈女士笑着说。
很难想象,五年前这里还是人烟稀少、鲜为人知的村落。2019年,歇马桥村入选江苏省第三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对村落的保护性开发利用正式拉开帷幕。村里成立了农房合作社,统一整合村内“零、散、小”的闲置房屋,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房屋进行结构安全评估并分类改造加固,在此基础上引入苏州国资平台,建立了“集体经济+国有资本+民营企业”三方共建机制,投资3亿元成立歇马桥文旅有限公司,对闲置农房进行统筹策划、招商运营、推动项目落地。目前,村内已经引入“百盛人家”黑珍珠一钻餐厅、“一尺花园”网红西餐厅、“太湖窑”非遗手作等30余项文旅业态。2024年,村内实现营收超过2800万元,游客总量达28万人。
歇马桥村的成功并非个例。昆山其他传统村落也都立足本地优势资源,下力气做好“土特产”文章,形成了武神潭村大闸蟹养殖、尚明甸乡村科创、姜杭村蓝莓园、三株浜年代秀主题民宿等一批特色产业,实现了“村强民富”的美好愿景。
机制创新:从单点突破到全域提升
近年来,为切实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昆山印发了《昆山市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编制印发了市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方案和规划方案,明确了勾勒水韵乡兴、业盛景美的新时代昆山之路的目标定位,提出了“五个新”保护策略,明确了各部门具体任务分工和项目实施计划,为示范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锦溪镇政府的会议室里,与会人员正在讨论祝家甸古窑遗址公园的保护开发利用方案。根据规划,这里将采用地上适度加高挡墙、地下增加止水防渗措施,同时结合景观化处理,在古窑遗址公园周边打造约530米的护岸,汛期结合防浪板,以满足4.7米的防浪标高要求。
锦溪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陆征东表示:“祝家甸古窑遗址群三面环湖且地势低,每年汛期防洪压力特别大,但受限于资金压力,一直没有进展。现在有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贷款,这项工作终于被提上了日程。”
依托入选示范县带来的契机,昆山积极争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推出的专项贷款,确定了以镇为单元、镇属国企为融资平台、争取政策性贷款支持的工作模式。目前,淀山湖镇、锦溪镇已获批授信额度15.4亿元,投放贷款5.3亿元。
漫步在昆山南部水乡新建的“骑跑道”上,一幅动人的江南画卷徐徐展开:两侧新插的秧苗泛着嫩绿的波光,蜿蜒的河流与生态景观带相映成趣,远处白墙黛瓦的农房点缀其间。这条慢行绿道,正是“昆山之链”慢行系统的精彩片段——一个将步行、跑步、骑行、游船等多元体验有机串联、让田园风光与生态美景珠联璧合的创新实践。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不能止步于打造几个示范村。”昆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王卫东指着规划图说,“我们正依托‘昆山之链’这样的载体,把散落的传统村落串成起来,让文化资源活起来、让村落发展联动起来。”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5.07.18 刘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