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工程造价管理协会

JiangSu Engineering Cost Association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

[发稿部门:省协会 - 江苏省工程造价管理协会   发稿时间:2025-07-20   阅读次数:9106]

新华社西藏林芝7月19日电  (记者邹伟)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7月19日上午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正式开工。   

    当日9时许,开工仪式在林芝市米林水电站坝址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业主中国雅江集团、项目参研参试参建单位代表中国电建、西藏自治区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发言。   

    李强宣布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工程建设正式拉开帷幕。   

    吴政隆主持开工仪式。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中央企业负责同志,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项目参研参试参建单位、当地群众代表等参加开工仪式。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程主要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投资约1.2万亿元。工程电力以外送消纳为主,兼顾西藏本地自用需求。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0日 01 版)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号称水电珠峰,其战略意义和挑战有哪些?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又称墨脱水电站,是人类水电史上的珠穆朗玛峰)作为中国规划的“超级工程”,其装机容量预计达60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0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三倍。这一工程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水电项目,更承载着能源转型、国家安全、区域发展等多重战略目标,但也面临地质风险、生态挑战与国际争议的复杂局面。

   ★清洁能源供给:雅鲁藏布江下游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14亿千瓦,占全国水能资源的六分之一。墨脱水电站建成后,每年可提供3000亿度零碳电力,相当于减少9000万吨标准煤消耗和3亿吨二氧化碳排放,直接助力中国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

   ★能源安全保障:中国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长期超过40%,水电开发可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规避国际能源市场波动风险。

   ★强化藏南实际控制:水电站选址于西藏墨脱县,距离中印争议边界仅20余公里。工程建设将推动高等级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完善,大幅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巩固中国在藏南地区的军事存在。

    战略威慑作用:配套基础设施具备军民两用潜力,可增强对印度非法领土主张的遏制力。

    3.区域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

    ★万亿级经济拉动:工程总投资预计超1.5万亿元,直接带动西藏工程建造、物流运输等产业发展,新增数百万就业岗位。建成后每年可为西藏贡献200亿元财政收入,推动当地脱贫与城镇化。

    ★资源开发联动:廉价电力促进西藏铜、铬等战略矿产开发,并支撑“东数西算”等新兴产业布局。

    ★地质灾害频发:工程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地震、滑坡、泥石流频发。例如,2000年易贡堰塞湖溃坝曾导致下游数百万人受灾,类似灾害可能威胁工程安全。

    ★生态脆弱性: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工程建设可能破坏珍稀物种栖息地,加剧水土流失。此外,“藏水入疆”调水计划可能打破新疆水盐平衡,引发次生盐碱化。

    ★极端施工条件:墨脱地区海拔落差达2200米,水流速度高达16米/秒,需开凿35公里超长隧洞穿越复杂地质层,面临高地应力、岩爆等技术难题。

    ★后勤保障困境:墨脱县2013年才通公路,物资运输依赖单一通道,雨季常因地质灾害中断,维护成本预计远超三峡。

    ★印度强烈反对:印度担忧中国通过水电站控制下游布拉马普特拉河流量,威胁其农业与饮用水安全,并借机炒作“水资源武器化”,试图联合西方舆论施压。印度首先对巴基斯坦将水资源武器化,却指责别人将水资源武器化,这种贼喊捉贼的做法,自然不得人心。

    ★跨境协调难题:雅鲁藏布江流经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国际河流管理需平衡多方利益。尽管中国承诺共享水文数据并保障生态流量,但缺乏多边合作机制仍可能引发争端。这也正是中国展示大国风范,推行仁政以实现区域命运共同体的最佳机会,相关国家都有望从中获利。

    采用隧洞机器人、地质雷达等先进技术应对复杂地质条件,建立灾害预警系统与应急响应机制。

    实施生态补偿措施,如人工增殖放流、植被修复,并优化调水方案以减少生态扰动。

    借鉴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模式,与印度、孟加拉国建立水资源联合管理机构,共享数据并协调开发计划。

    通过电力出口与经济合作(如向东南亚输电)化解地缘矛盾,构建互利关系。

    分阶段推进工程,优先建设支流水电站积累经验,同时完善交通网络以降低施工风险。

    将水电开发与“藏水东出”等调水工程结合,统筹解决干旱与能源短缺问题。

雅鲁藏布江水电站是中国能源转型与国家战略的关键一环,其意义远超单一工程范畴。面对挑战,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生态保护为底线、国际合作为抓手,在开发与保护间寻求平衡。若成功实施,这一工程不仅将改写全球能源版图,更可能成为大国智慧与责任的典范。


驻印度使馆临时代办王雷在《印度快报》发表署名文章介绍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


    2025年1月23日,驻印度使馆临时代办王雷在印主流英文报纸《印度快报》发表题为《助力绿色目标—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不会伤害印度》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近日,中国政府正式批准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修建水电工程(下称“雅下水电工程”),印度媒体对此予以关注。有人将工程誉为中国清洁能源的里程碑,也有人将工程称为中国对抗邻国的“政治武器”,还有人渲染工程对印度等下游国家构成所谓“水炸弹”威胁。实际情况究竟如何?让我们一起揭开雅下水电工程的面纱。     中国为什么要修建雅下水电工程?     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穿越地球上最长和最陡峭的峡谷,拥有亚洲最丰富的未开发水资源。雅下水电工程所处位置河段落差大,是全球罕见的“水能宝库”。项目预计装机规模约6000万千瓦,每年可提供近3000亿度的清洁、可再生、零碳电力,足以满足逾3亿人年度用电需求。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对中国推进“双碳”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助力世界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这一工程,周边地区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开发将得到显著推动,从而形成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格局,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中国将如何修建该项目?     中国对跨境河流开发全流程秉持负责任的态度,奉行开发利用与保护并举的政策。雅下水电开发历经数十年深入研究,充分考虑区域地质环境,开发方案已规避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和流域重大地质灾害链。建设过程中将持续开展地质灾害监测和系统防控,不断提升流域灾害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工程建成后可以有效减少江水对河谷的急速深切剥蚀,使河流地貌演化逐渐趋于缓慢、稳定,最终会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此外,项目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将按照中国行业最高标准,最大限度保留原始生态系统。通过开展生态补偿、植被恢复等多项措施,项目将形成一套具有示范意义的生态修复方案,为未来的工程提供系统性参考。     雅下水电工程会不会对下游国家构成“威胁”?     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不追求单方面利益最大化,更不会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水霸权”不是也决不会成为中国的选项。事实上,中国一直以负责任态度和务实行动应对跨境水资源问题。中国与周边国际河流流域国家已经签署了50多个双边水资源治理条约及协议,建立了10多个以合作开发、生态保护为核心的国家间跨境流域治理机构。以澜沧江为例,中方作为上游国家,始终就开发有关水利水电工程同下游国家保持良好沟通与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的效果,并得到各方积极评价。 雅下水电开发在工程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相应保障措施,不会对下游国家造成不良影响。雅下水电工程并不耗水,只利用水的势能发电。项目建成后,可以通过“雨季蓄洪、旱期放水”使得径流在年内的分配更加均匀,帮助下游防洪减灾。印度学者也曾指出,布拉马普特拉河水量主要不是来自中国的西藏,而是来自喜马拉雅山南部的降雨和支流。随着工程的推进,中国会进一步公布项目的数据信息。 中印2006年建立跨境河流专家级机制,就水文报汛、防灾减灾等开展合作。中方多次在突发情况时向印方提出水文数据,为印方采取防洪减灾措施提供了有力支持。日前举行的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中提及,双方同意继续加强跨境交流合作,推动跨境河流合作。中国将继续通过既有渠道同印方保持沟通,加强防灾减灾合作,造福流域人民。 当前,中印关系保持改善发展势头。中方愿同印方一道,坦诚沟通,增进互信,促进合作,妥处分歧,推动中印关系沿着健康稳定轨道向前发展。